高难度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系列之Y型支架辅
2017-6-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病例简介:患者,女,59岁,系“头痛头晕5年余伴耳鸣”入院。患者在5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并伴有耳鸣症状,初患者未予以重视,后头痛头晕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医院多次行头颅CT检查提示: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医院行头颅CTA检查提示:前交通动脉瘤。今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门诊拟“前交通动脉瘤”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无肢体抽搐、无力,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等,睡眠及饮食可。入院诊断:前交通动脉瘤。予以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前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以下为介入治疗图片
正位造影可见前交通动脉瘤
侧位动脉瘤形态
工作角度见动脉瘤形态
Y型支架辅助下填塞动脉瘤
动脉瘤致密填塞
动脉瘤栓塞后正位造影
动脉瘤栓塞后侧位造影
不同角度下动脉瘤栓塞形态及支架形态
动脉瘤栓塞后造影
术中见前交通动脉瘤,约11.1×9.7mm大小,颈宽7.5mm,术中予Y型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术毕造影见动脉瘤栓塞满意,动脉瘤基本不显影。
半年后患者前来我院进行复查,造影结果如下:
术后半年正位造影复查
术后半年正位造影复查
术后半年侧位造影复查
不同角度下动脉瘤栓塞后复查造影
复查造影时动脉瘤栓塞形态及支架形态
不同角度的造影复查
术后半年复查脑血管造影,见动脉瘤及瘤颈不显影,支架及弹簧圈无压缩,动脉瘤无复发。
专家点评
张辉,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点评:颅内宽颈动脉瘤由于瘤颈较宽,单纯弹簧圈填塞的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出现动脉瘤填塞疏松、载瘤动脉闭塞、复发率高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宽颈动脉瘤方面的作用,所以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非常困难。
随着血管内治疗材料及技术的改进,三维弹簧圈成蓝技术、双微导管技术、球囊辅助ONYX栓塞、单纯支架覆盖动脉瘤颈、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等多种方法用于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其中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拓宽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领域,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但前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时放置支架导管是一个常见的难题,颈内动脉虹吸段与颈内动脉分叉处两个血管“U”型弯曲连成“S”型血管扭曲,A1-A2成角较锐造成支架导管到位困难。因此,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对神经介入医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支架作为一种“栅栏”重塑了动脉瘤颈的形态,能有效的阻挡弹簧圈进入载瘤动脉,避免影响载瘤动脉的血流;其次支架植入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流入道血流沿支架网孔分散而减少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剪切应力,在改变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的同时调整了载瘤动脉的血流模式,使瘤腔内血流转向和垂直压力降低促进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及减少弹簧圈的回缩和动脉瘤的复发。
对于我科收治的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我们使用Y型支架对其进行辅助栓塞,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半年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