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谈话,省下20万元医疗费,大医院专家
2020-1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N海都记者夏雨晴通讯员宁宇
六位数的费用,对于一台大手术,再正常不过。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却可能是压在未来生活上的一座大山。
这天,做完两台动脉瘤手术,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魏德,感慨的发了一条字的朋友圈。对于魏德来说,动脉瘤手术做过无数,但这次因为充分的术前沟通,他给两个普通的家庭,省了一大笔医疗费。
正如他在朋友圈写的那样:花奥拓的钱,干奥迪的事,这就是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1一个要做介入的患者家属第一个患者是5岁洪阿姨,闽南人,头痛了10多年。前段时间实在忍不了了,到医院一检查,竟在脑中发现了三颗动脉瘤。更严重的是,其中一颗已经破裂。如果不尽快进行“拆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资料图
几经咨询辗转,洪阿姨一家找到了魏德。
“医生,给我老婆做介入手术!”第一次见面,洪阿姨的丈夫便抓着魏德的手,斩钉截铁地说。魏德看着眼前的一家人,憨厚、朴实,家庭条件挺普通。
“为什么一定要做介入?费用高很多。”魏德问道。
男人的情绪变得激动,说着砸锅卖铁也要救糟糠之妻的话。
并不流利的表达中,魏德了解到,男人听别人说过,只有介入手术可以一次性搞定三个动脉瘤,开颅手术则要做两次。他不愿妻子冒两次险,便东拼西凑了十几万,特地找到了做介入起家的魏德。
一次价值10万元的医患沟通了解了原委,魏德给洪阿姨的丈夫算了一笔账。洪阿姨的介入手术,费用大概要近0万。但如果开颅,也可以一次性清除三个动脉瘤,费用只要5万多元,但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就性价比来说,我建议开颅手术。”魏德说道。说完这句话的同时,其实他把自己也放在了更高风险的位置。除了风险,一台开颅手术还要花两台介入手术的时间,但他觉得值。
一番科普分析,洪阿姨一家选择相信魏德,做开颅手术。
9月7日,魏德团队避开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3个多小时,精准地给洪阿姨拆掉了三颗“炸弹”,一切顺利。这场救援,也让洪阿姨一家少花了10多万元。
而就在同一天,一个83岁的老人大动脉瘤破裂,孝顺的儿子也求着医生做介入手术。这同样是个贫困家庭,面对患者家属,魏德一番沟通后,用开颅手术救下了老人,也为患者省下了一大笔医疗费。
3充分的信任给病人最大获益“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但我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魏德说道。
以他面对的患者为例,介入手术和开颅手术各有优势,但两者费用差别很大,要从病情、预后、病人经济情况等等因素下综合分析。“巨大动脉瘤介入治疗要开一辆奥迪车进去才行,开颅夹闭,也就是微创锁孔,费用只要一辆奥拓。”
资料图
作为医生,更能为患者做出最好的选择,但这一切需要充分的医患沟通。充分的沟通产生充分的信任,充分的信任给病人最大获益。
10~1月,谨防脑血管疾病无论如何,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还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现了问题,早就医,早治疗。
“秋冬季脑血管病高发,9医院收的脑血管病患者,相当于前三个月总和!”魏德说道。
他介绍,每人就有3人患脑动脉瘤。不过患者也不用惊慌,脑动脉瘤不等于脑肿瘤,它是颅内局部动脉壁产生的瘤样凸起,瘤体血管壁被撑得很薄,就像自行车胎上的鼓包。而且大部分脑动脉瘤没有什么症状,甚至不少人终身带瘤生存。
“脑动脉瘤最大的风险是破裂,概率在1%左右。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1/3。”魏德说道。像洪阿姨,其实有着十多年的的高血压病史,却从未规范用过降压药,也没有体检习惯,直到动脉瘤破裂才就医,风险就很大。
而导致动脉瘤破裂的最大因素,就是血压的剧烈波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等都可能导致“爆雷”。
“10月~1月是福州脑血管病最高发的时候,气温波动容易带来血压波动,有家族史、高血压史、头痛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魏德提醒,一旦出现剧烈头痛伴视力模糊等症状,要警惕脑血管病,第一时间就就医。
编辑:小丹
大家都在看》福州90后病危,父母花光积蓄!这些毛病很多人都有,要小心了!
》想旅行又怕“水土不服”?福建专家教你三招,轻松赶走不适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