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脾动脉真假性动脉瘤的诊断
2020-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病史
患者男53岁,反复中上腹闷痛2年余,加剧伴呕吐1天。
影像描述
胰体部前缘可见一囊状低密度影,壁轻度增厚,增强扫描有强化。胰腺周围可见斑片状、索条状液性密度影,边界模糊。左侧肾周及左侧腹膜轻度增厚。胰尾部及脾间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最大径约4.5cm,较前.05.06旧片比较范围有增大,病灶内高密度较前比较范围增大,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并可见脾动脉一分支小动脉深入病灶伴局部轻度扩张。增强扫描脾前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
↓
↓
↓
↓
病理:胰尾部及脾间高密度影,考虑脾动脉分支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形成。
诊断思路: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多为胰腺炎的并发症。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均可并发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以慢性胰腺炎多见。其发生机制为胰腺炎时胰腺及胰周组织缺血坏死,释放到导管外的胰蛋白酶及胰弹性蛋白酶引起炎性反应或继发细菌感染,侵蚀胰腺周围血管,致其局部管壁破裂出血,在破口周围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被纤维组织包裹,当动脉破口仍与血肿相通时,就形成假性动脉瘤。
另外,慢性胰腺炎常伴有假性囊肿形成,被腐蚀的血管壁破入假性囊肿内,也是胰腺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原因。假性动脉瘤不具备正常的血管壁结构,其瘤壁为血管内膜或纤维组织,其内容物为血凝块或机化物。瘤体与载瘤血管之间常有一破口相通,破口一般较小。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4%-17%,是引起慢性胰腺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影像学表现:CT平扫时瘤体多呈等或稍低密度,如有较高密度影则提示存在新鲜出血。平扫不易鉴别假性囊肿与假性动脉瘤。CTA可较满意显示瘤体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和边缘情况。假性动脉瘤CTA主要表现为瘤体显著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动脉期瘤体强化程度与假性动脉瘤受累血管破口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破口较小,对比剂随血液进入瘤腔较缓慢,动脉期瘤体强化程度低于主动脉;如果破口较大,瘤体内密度改变可与主动脉同步。增强瘤体边缘的无强化区域,为假性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脾动脉假性动脉瘤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脾动脉真性动脉瘤:多较小,一般直径<3cm,瘤壁相对较光滑,无临床表现,无急慢性胰腺炎的相关病变及CT表现。
邻近区域血肿:血肿与脾动脉破口不相通,增强后无强化。
参考文献:张龙江、卢光明,全身CT血管成像诊断学
推荐阅读——
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影像诊断
脑梗塞的影像诊断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翼展云影影领影像医生集团,影像人聚集地记得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