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如清风middot第18期左侧大脑
2020-12-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专栏主编
穆士卿
穆士卿,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每年进行诊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等神经系统血管病余例。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四十余,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五项。
第18期
作者:高法梁*罗刚霍晓川穆士卿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
病情简介
患者,女,64岁
主诉:发作性右上肢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半个月。
现病史: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持续2-3分钟后缓解,其后反复发作,当天共发作5次,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均持续约2-3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无特殊不适。医院就诊,诊断为脑梗死,给予输液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未再发。年11月1日医院进一步行头颅MRA及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医院就诊。为求进一步诊治年11月13医院门诊,以“TIA发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口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其余无特殊。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病史。
体格检查
BP:/78mmHg,余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科查体示: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伸舌居中。双耳听力粗测正常。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查体未见异常,双巴氏征(-)。颈软,无抵抗。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影像学检查
医院头部MRIDWI(图1)
图1
医院头部MRA(图2)
图2
医院头颅CTA及CTP(图3)
图3
医院头部DSA(左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图4)
图4
医院头部DSA(右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图5)
图5
医院头部DSA(左侧椎动脉造影图6)
图6
医院头部DSA(右侧椎动脉造影图7)
图7
术前诊断
TIA发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指征
右侧肢体症状及发作时言语不利提示左半球症状,CTP提示左侧大脑半球缺血(MTT,TTP延长,CBF降低),DSA提示左侧M1闭塞。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为责任病灶。手术方案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开通术。手术器材
6F鞘cm泥鳅导丝6FGuiding导引导管Synchro-cmTransend-cmSL-10Gateway1.5x9mm术前讨论
患者症状为右上肢TIA发作表现,发作时伴言语不清,CTA和CTP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半球缺血,根据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考虑责任血管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尽管可见软膜代偿,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且造影动脉期晚期可见M1远端血管床存在,提示开通可能,故计划行左侧M1段闭塞开通治疗。治疗策略:微导丝结合微导管先通过闭塞病变,其后行球囊扩张,必要时支架置入。相关风险:夹层,血管破裂出血,支动脉闭塞,开通失败。手术过程简述
1、患者全麻下右侧股动脉入路,经6F动脉鞘送入6FGuiding,泥鳅导丝引导下放置Guiding于左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首先行颈内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动脉造影晚期可见M1段以远血管床存在(图8)。
图8
2、Synchro-cm微导丝携SL-10,路径图下旋转导丝小心前进,尝试数次后成功通过闭塞段(图9左);沿synchro导丝送入SL-10,导丝前进过程中途反复经微导管行微量造影,确实导丝开通路径正确(图9中);通过闭塞段后SL-10微导管放置于M2段,微导管造影提示位于血管真腔;撤出synchro-14微导丝,交换为Transend-cm微导丝(图9右)。
图9
3、撤出微导管,沿Transend-cm送入Gateway球囊(1.5x9mm),至M1段闭塞处,准确定位后将球囊缓慢加压到8atm,每次持续约1分钟,慢速抽瘜球囊(图10)。
图10
4、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段开通(图11)。
图11
5、观察10分钟后再做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向前血流好,远端分支血管无急性闭塞,撤出导管,结束手术(图12)。患者术后查体正常,未有特殊不适。
图12
总结
1、如何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指征是治疗的前提。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TIA发作患者,由于术前症状轻,因此手术的选择更应该慎重。常见的术前评估包括头颅MRI(DWI),头颅CTA,头颅CTP等,头颅MRI可帮助明确有无新近梗死,头颅CTA可帮助初步明确责任病灶,而CTP可以为缺血提供血流动力学证据。对于本例病人,头颅MRI未发现明确脑梗塞病灶,符合TIA发作的诊断;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合患者症状考虑为责任病灶,进一步的CTP证实了左侧半球缺血。因此本例患者属于症状性闭塞,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但介入治疗前还应该行DSA检查,进一步评估颅内血管的代偿以及责任病灶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2、尽管术前CTA可帮助明确责任病灶,但DSA仍然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对于本例病人,可见软膜代偿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1远端可见血管床存在。这一方面为M1开通提供了可行性,另一方面由于代偿的存在,术后高灌注出血的风险相对降低了不少。因此,我们在评估了DSA的情况下,决定为该患者试行左侧M1段闭塞开通术,术前与患者家属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征得了家属的积极配合。
3、在手术技巧上,造影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闭塞段血管形状难以辨认,此时我们根据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走形来预估左侧走形,结果证实了我们的预估正确。此外,在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时需要反复经微导管做微量造影,确实微导丝走向正确,不要造成夹层。本例患者我们一开始使用synchro导丝,是因为其操控性佳,容易通过闭塞段;而由于血管迂曲,synchro导丝支撑力弱,因此我们随后选用transend导丝,为球囊到位提供更强支撑力,最后进行球囊扩张。
4、在闭塞血管开通球囊扩张术后,观察5-10分钟再做造影,如果血管有再狭窄情况,可以考虑再次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本例患者10分钟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前向血流良好,无需再次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效果满意。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