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刻痕球囊治疗顽固性AVF狭窄的疗效

2021-9-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AVS:刻痕球囊治疗顽固性AVF狭窄的

疗效分析

Ref:SunX,HeY,MaY.etal.AnnVascSurg.Apr;48:79-88.

doi:10./j.avsg..09..

  

  

摘自文章章节

使用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治疗普通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顽固性AVF狭窄是安全且有效的,进一步结论尚有待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明。

组稿人述评

腔内介入已成为AVF狭窄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存在顽固性病变普通球囊无法充分扩开,即使采用高压球囊仍无法解决,并且增加了血管损伤的风险。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因其独特的腔外双导丝设计,可实现扩张时压力集中化,使球囊在低压条件下对病变进行可控性扩张,尤其适用于严重钙化或重度内膜增生等复杂病变。目前,刻痕球囊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领域,但其在顽固性AVF狭窄或闭塞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期血管资讯带来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治疗普通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顽固性AVF狭窄或闭塞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刻痕球囊治疗顽固性AVF狭窄的临床疗效,以针对临床上普通球囊难以充分扩张的患者。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1例于本中心接受普通球囊扩张治疗失败后(扩张后残余狭窄>30%),再次接受刻痕球囊治疗的AVF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临床疗效的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扩张后的残余狭窄率、球囊充分扩张次数、术中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和通畅率。

研究结果

51例普通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顽固性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通过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治疗后,其狭窄或闭塞病变均减轻或消除(残余狭窄≤30%),技术成功率达到%。刻痕球囊在工作压力下均成功充分扩张,其中44例扩张1次(86.3%),7例扩张2次(13.7%),其平均扩张次数相比于普通球囊(2.4次)明显减少(P<0.);此外,接受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治疗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较接受普通球囊扩张时明显降低(P<0.)。1例患者于术后因穿刺点压迫不当而发生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6个月、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2%和74.5%。

研究结论

使用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治疗普通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顽固性AVF狭窄是安全且有效的,进一步结论尚有待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明。

图1:术中造影

A:蓝色箭头代表动脉流入道(肱动脉)局部狭窄、吻合口近端流出道狭窄,红色箭头代表流出道闭塞;B:该例选择肱动脉作为入路;C:普通球囊达到爆破压(18atm)后依旧无法有效扩张病变,红色箭头可见“瘦腰”征;D:普通球囊扩张后可见残余狭窄(红色箭头)和血栓栓塞(蓝色箭头);E:VascuTrak双导丝刻痕球囊通过病变;F:梯度扩张后复查造影,原流出道残余狭窄解除。

图2

使用普通球囊和刻痕球囊治疗顽固性AVF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指标比较。刻痕球囊在技术成功率、残余狭窄率、充分扩张次数和患者疼痛程度方面均显著优于普通球囊(P<0.)。

图3

刻痕球囊扩张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再狭窄发生率、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术后6个月、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2%和74.5%。

往期推荐

●双导丝球囊之四两拨千斤

●JVIR|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孤立性腘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疗效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血管资讯学术会议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12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