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患颈动脉斑块,坚持吃了5年他汀,
2024/9/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张先生,今年54岁。五年前,他频繁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一开始以为是过度劳累所致。直到他晕厥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经过检查,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性。然而,血脂检测显示,张先生的血脂过高,总胆固醇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5.2mmol/L,也超出了正常范围。
进一步的脑部血管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脑部血脂斑块造成的晕厥,而怀疑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在检查中,发现颈动脉存在异常,出现了杂音。
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斑块较大,表面不平滑、形状不规则,且性质较软,未发生钙化,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了颈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最终确诊为颈动脉斑块。
在会诊后,确定了张先生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稳定颈动脉斑块为主。考虑到张先生的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较大、伴有血脂异常,并且年龄较大、有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他需要接受他汀药物治疗,并联合阿司匹林共同稳定颈动脉斑块。
尽管张先生担心长期服用他汀药物会带来副作用,但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他汀药物,几乎不会出现副作用。考虑到他的斑块不稳定,发生脑梗或心梗的可能性较大,他需要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并定期进行检查。
在第一个月的复查中,总胆固醇水平降至正常范围,LDL-C明显降低,有助于不稳定型颈动脉斑块逆转。张先生并未出现药物副作用,肝功能和血糖也正常。虽然LDL-C还未达标,但他需要继续服用他汀药物。
在第四个月的复查中,张先生的饮食和锻炼控制得很好,LDL-C降至目标水平,而且并未出现肝损伤和肌肉损伤的副作用。
十个月后,张先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LDL-C稳定在目标水平,血管斑块也转化为稳定斑块。尽管他已达到目标水平,仍需定期检查,并继续服用他汀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五年后的复查显示,张先生的肝功能、血脂和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LDL-C保持在目标水平。通过长期的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张先生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他汀的作用以及副作用有哪些?他汀药物是一类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他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如下:
作用:
降低血脂。他汀药物能够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水平的LDL-C会导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他汀药物还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能够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保护血管健康。
稳定斑块。他汀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的破裂和脱落,防止血栓的形成。他汀药物还能够促进斑块的逆转,使斑块的脂质核心缩小,纤维帽增厚,从而降低斑块的不稳定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其他作用。他汀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力衰竭,抗氧化,抗凝血,抗动脉瘤等。他汀药物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骨骼,免疫系统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副作用:
肌肉损伤。他汀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肌肉损伤,表现为肌肉疼痛,酸痛,无力,僵硬等。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轻者为肌炎,重者为横纹肌溶解,可导致肌酸激酶(CK)升高,肌红蛋白尿,急性肾衰竭等。肌肉损伤的发生率与他汀药物的种类,剂量,联合用药,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亲脂性的他汀药物更容易引起肌肉损伤,而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亲水性的他汀药物相对较安全。如果出现肌肉损伤的症状,应及时检查CK水平,根据CK的升高程度,调整他汀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其他他汀药物,必要时停用他汀药物,同时补充水分,电解质,肾脏保护药物等。
肝脏损伤。他汀药物也可能引起肝脏损伤,表现为转氨酶(ALT,AST)升高,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异常等。肝脏损伤的发生率与他汀药物的种类,剂量,联合用药,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亲脂性的他汀药物更容易引起肝脏损伤,而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亲水性的他汀药物相对较安全。如果出现肝脏损伤的症状,应及时检查肝功能,根据转氨酶的升高程度,调整他汀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其他他汀药物,必要时停用他汀药物,同时避免饮酒,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
血糖异常。他汀药物也可能引起血糖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甚至诱发或加重2型糖尿病等。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与他汀药物的种类,剂量,联合用药,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亲脂性的他汀药物更容易引起血糖异常,而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亲水性的他汀药物相对较安全。如果出现血糖异常的症状,应及时检查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血糖的升高程度,调整他汀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其他他汀药物,必要时停用他汀药物,同时加强饮食控制,增加运动,使用降糖药物等。
常吃他汀,需要复查哪些指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也有一些可能影响患者健康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一些检查,以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肝功能
肝脏是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也是胆固醇的合成场所,因此,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表现为肝酶的升高。肝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肝酶的升高是轻微的,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也不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药,肝酶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肝酶超过正常值的三倍,就需要警惕肝脏的严重损伤,应该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影响,建议在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和服用后的4-8周内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肝酶的基线水平和变化情况。如果肝酶正常,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如果肝酶异常,应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直到肝酶恢复正常或停药为止。
2、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是一种存在于肌肉中的酶,它参与肌肉的能量代谢,当肌肉受到损伤时,肌酸激酶会从肌肉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导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肌肉的损伤,表现为肌肉疼痛、酸痛、僵硬或无力,这种情况称为他汀相关肌病。肌病的发生率与他汀的剂量、类型和联合用药有关,一般在服用他汀后的4-6周内出现,停药后可以缓解。肌病的轻重不一,轻者只有轻微的不适,重者可能导致肌肉的大量坏死,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引起肾脏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他汀类药物对肌肉的不良影响,建议在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和服用后的4-8周内进行肌酸激酶检查,以确定肌酸激酶的基线水平和变化情况。如果肌酸激酶正常,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如果肌酸激酶异常,应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直到肌酸激酶恢复正常或停药为止。如果出现肌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根据严重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血糖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这种风险虽然很小,但对于已经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还是需要注意的。
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自行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医院进行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在出现严重血糖异常的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使用他汀药物。
结语:除了监测他汀药物的副作用,我们还需要密切监测血脂水平。通过血脂监测,我们可以有效调整治疗方案。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以观察血管内斑块的性质。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他汀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通常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