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2024/12/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郭治彬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一、概述:

1、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

据估算,约1/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PFO)。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5~7月左右,大多数人房间隔的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黏连、融合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tovale,PFO)。约25%~34%的成人卵圆窝部两层隔膜未完全融合,中间遗留一个永久性的裂缝样缺损。

2、卵圆孔未闭(PFO)的解剖及类型:

PFO长度范围为3~18mm,平均为8mm。根据PFO的直径大小,通常将PFO分为大PFO(≥4.0mm)、中PFO(2.0~3.9mm)和小PFO(≤1.9mm)3种类型,根据结构特征可将PFO分为简单PFO和复杂PFO,简单PFO的特征为:长度短(<8mm)、无房间隔瘤(ASA)、无过长的欧氏瓣(VE)或Chiari网、无肥厚的继发隔(≤6mm)及不并发房间隔缺损(ASD)。不能满足上述条件为复杂PFO。

3、卵圆孔未闭(PFO)的功能:

PFO在功能上与瓣膜相类似,正常人左心房压力比右心房高3~5mmHg(1mmHg=0.kPa),PFO应处于关闭状态,一般并不引起血液分流。临床发现PFO可伴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right-leftshunt,RLS)或双向分流,后者除外右心压力容量增加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或先天性心脏病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主要见于一过性右房压高于左房压如心脏舒张末期、收缩期始、咳嗽、大笑、打喷嚏、Valsalva动作等,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而出现RLS。

4、卵圆孔未闭(PFO)的致病作用:

由于PFO的分流量太小,长期以来认为PFO不会造成临床后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FO患者发生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等风险较正常人群呈数倍升高,PFO的致病作用才引起了广大专家和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15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