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争当健康肇庆主力军
2025/2/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黑子清
曾凡猛
成重玉
廖富彪
梁朝矿
笪玉静
欧志科
一袭白衣是他们的战服,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一颗仁心驱散病痛,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逆行而上,牢牢守住生命安全的防线。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南方日报记者对肇庆多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采访,倾听他们在诊室、手术台和实验室,用平凡而坚韧的肩膀担负起救死扶伤职责的故事。
统筹:吴帆刘亮
撰文:卢舒曼卢逸轩王焌鑫刘宇恒刘亮许越
医院黑子清:
臻一技而济天下
“关于肝脏移植麻醉技术操作仅有3页英文,翻译过来都是些朴素的原理,实际操作显得捉襟见肘。”30多年前,黑子清加入中山大学医学院的肝脏移植团队,在10年间他与团队开创先河,形成了《肝脏移植麻醉学》这一宝贵指南,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10年来,医院全院80%以上的肝移植手术,随身携带画满格子的白纸,将数十项指标详细记录,在完成麻醉任务的同时也摸索规律。当时的医疗水平下,一台手术要十几个小时,为了记录关键数据,他曾经连续三天两夜跟进手术、驻守实验室,也曾大胆尝试用血透管替代小口径的静脉输液管,挽救了若干肝移植大出血患者的生命。
如今,黑子清担任中山三院副院医院的常务副院长,带领团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回溯科研攻坚的岁月,他表示:“只有跟得上前沿科技,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所有成功团队都是如此。但前提是把常态性的学习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他要求自己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修常炼,也要求学生、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
医院常务副院长,黑子清将每周常态化培训、学习贯彻到底。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改变理念,并将所掌握的知识普及推广,使团队更加优秀。“这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相似,都是将优质资源普及到更广的区域。”
无影灯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实验室里,一扎下去就是半辈子;传承开拓,一晃已是一甲子……这是黑子清的人生选择,也是众多中国医者的选择。黑子清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攀登更高的山峰。
医院曾凡猛:
当好患者的“守护神”
脑血管病是我国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一的疾病。在医院,“85后”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曾凡猛,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常常与死神竞赛,成为患者心中的“守护神”。
曾凡猛自幼受家中担任医生的大伯影响,立志学医。在本科就读时候,钟南山院士任其医学院院长。他仍记得钟南山在新生入学第一课的寄语中说,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希望所有医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真诚为患者服务。曾凡猛一直遵循师者教诲,践行至今。
从广州来到肇庆,曾凡猛看中的是肇庆对人才的重视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肇庆市首批医学骨干人才,他来到医院。“当时肇庆的神经外科比较薄弱,我希望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作用,服务更多病患。”
上岗第一周,他就做了第一台动脉瘤栓塞手术,当时这个手术肇庆一年不超过5台。他成为地级市中少数能参与此类手术的医生之一。
脑血管病往往发病突然,危及生命。曾凡猛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位9岁男孩,在洗澡时突发摔倒,发现脑出血。经过诊断,小男孩为脑动静脉畸形,送院时瞳孔已经放大,情况非常危急。当时,医院紧急联动,开通绿色通道,曾医院参与手术,最终男孩转危为安。
“如果晚10分钟,即使救回来愈后也不理想。如果晚半小时,他就没命了。”曾凡猛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如今,男孩已经14岁,每个月都回来复诊,平时正常生活学习,毫无手术痕迹。曾凡猛表示,这个案例让他感触很深,因为医生的快速反应和专业技术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曾凡猛认为,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基本功扎实,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其次,要有仁术还要有仁心。“我们要将心比心,从患者角度出发,在治疗疾病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患者费用。”这种为患者着想的态度,让他赢得无数尊敬和信任。
医院成重玉:
接骨疗伤成“侠客”
成重玉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长大后,他成为一名专业接骨疗伤、舒经通脉的“骨师”,如今担任医院创伤专科(骨伤科二区)副主任中医师,成为患者们心目中的“侠客”。
成重玉与医门的缘分,也许源于另一些“侠客”。13岁那年,他的脚踝长了软骨瘤,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恶化,因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第一次上手术台,我心里非常紧张,但是医生护士们的关怀照顾,给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励。”成重玉回忆,当时的医护团队在他心中种下崇医尚医的种子。同时,因为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他立志成为故事里的“侠客”“神医”,因此高考第一志愿就是报考中医师。
年硕士毕业后,成重玉来到医院。当时,该院骨伤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今年正式开设了脊柱病专科、创伤专科、关节病专科三大亚专科。每个亚专科拥有独立病区、独立团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成重玉主要负责创伤专科工作。他坦言,创伤科工作经常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需要“时刻准备着战斗”。“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休息,或者能休息多久。经常吃着饭、睡着觉,一个电话打来就要赶回去。”他说,一个手术耗时七八个小时,通宵作业都是常态。
“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因为我们有使命,要对群众的健康做好保障。他们在受伤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成重玉说。经过长时间的手术,使患者恢复如初,能够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他而言就是最大的鼓励和动力。
对于未来,成重玉认为自己还需要多进修钻研,精进医疗技术,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缩短肇庆与大城市的医疗水平差距,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医,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医院廖富彪:
用责任守护生命
廖富彪坐下的时候,身上还有一股消毒水的味道。
星期一到星期五,廖富彪有四天早上要做两三台手术。胸痛心悸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的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响应并开始手术。“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廖富彪说。
年10月,廖富彪来到医院,担任心血管科室主任。“尽管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生活不容易,但我觉得很有意义。”廖富彪说。
廖富彪记得第一次作为助手上手术台的经历:站在手术台前,精神十分专注,“我感觉我的头脑和手,好像就是为手术室而生的。”廖富彪说。
刚开始做医生时,廖富彪只觉得自己作为医生,不过是一个为患者做手术,帮助他们排除病灶的人,但现在廖富彪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疾病预防于未然。
“没有无缘无故的心肌梗死,很多疾病都与患者自身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在长期与患者的打交道中,廖富彪发现,有患者术后出院后依然保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生活习惯不加以纠正,这类患者只会越来越多,术后出院的患者甚至有可能复发。”
因此,廖富彪开始对患者进行常见的心血管病的科普,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并给予患者健康方面的专业建议。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一级预防”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不少病人会把正确的观念向身边人传播,并介绍认识的人前来就医。“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通过宣传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也非常重要。”廖富彪说,他希望来找他的病人越少越好。
在接受采访后,廖富彪又接到电话,一台手术正在等着他。“好,我20分钟之内赶过去。”廖富彪一边答应着,一边在电梯门打开瞬间,小跑着出去。
医院梁朝矿:
敬畏生命是ICU永恒主题
见到梁朝矿的地点在医院ICU楼层的学习室,这里大而宽敞,阳光从窗户外面照进来,照在长桌那一块晶莹的奖碑上——“优秀医师团体”,日期落在年8月,第六届中国医师节。
ICU医生,可以说是生与死之间的“守门人”。作为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的梁朝矿从医23年,从急诊科到ICU,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梁朝矿至今记得,年农历大年三十晚,一名18岁男孩因为心源性猝死倒在了家中。他跟随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只看一眼便明白男孩已经回天乏术。国际惯例的抢救时间是黄金三分钟,但梁医生还是给男孩做了30分钟的抢救。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梁朝矿说。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安慰,当遇到已经明显丧失生命体征的患者,梁医生都会延长抢救时间至30分钟以上,直到患者家属最终接受了事实。
急诊十年间,梁朝矿常见的工作状态是“干就完了”。但重症监护科的工作节奏与急诊工作又有不同,对梁朝矿来说,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但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对生命的深深敬畏和对每位患者人性的深切关怀。
“在ICU,每一个医生要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