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17-10-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作者:都基权,张鹏,中国人民武装警医院影像科 

患者 男,10岁。父母偶然发现其左肩部肿块,质软,无疼痛及其他不适。

查体:左肩胛部肿物大小约5cm×5cm,柔软固定,边界清楚,未闻及血管杂音。左肩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X线片:左肩胛骨见椭圆形膨胀性囊样骨破坏(图1);

图1 左肩关节X线平片示:左肩胛骨区呈膨胀样低密度影,边缘包绕薄骨壳

CT片:左侧肩胛骨局部见椭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缺损,最大截面约4cm×3cm,其内填充略低密度灶(图2),边缘见骨壳包裹,边界清楚;

图2 肩部CT平扫示:左肩胛骨囊样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薄,其内密度略低,似见分层 

MR片(图3A~3C)示:左侧肩胛骨区呈膨胀性不规则的混杂信号,T1呈低信号,低层局部见略高信号,T2呈高信号,低层呈相对低信号,可见“液‐液”平面;肿块边界清楚,其内可见长T1、短T2的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内分隔明显强化。

图3A MRIT1WI:左肩胛骨呈低信号影,液‐液平面不明显 图3B MRIT2WI:左肩胛骨病灶呈明显液‐液平面,上层高信号,下层低信号,其内见分隔 图3C MRI增强扫描:左肩胛骨病灶分隔明显强化 

诊断: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理活检(图4)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图4 病理片显示病灶实体部分表现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多核巨细胞,其中有裂隙状血管及片状出血

讨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smalbonecyst,ABC)是罕见的非肿瘤性的良性骨病,占原发骨肿瘤样变的1.3%。该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10~20岁就诊最多,分为原发(70%)和继发(30%)两种类型。

目前其发病机制争议较多,多数学者认为病变局部静脉回流障碍造成持久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静脉压持续增高,血管床扩大和充血,受累骨吸收并发生继发反应性骨囊肿;外伤后骨膜下血肿,可以逐渐形成ABC;有人认为ABC也可能与遗传变异有关。

ABC常见于长骨干骺端,Cottalorda等研究表明发病部位依次为股骨(22.3%)、胫骨(17.4%)、脊柱(14.7%)、肱骨(10.5%)、骨盆(8.8%)和腓骨(8.3%),本例发生于肩胛骨,极为少见。

X线摄影是首选检查方法,典型表现病灶包绕薄骨壳,溶骨性、囊内有分隔,呈肥皂泡样外观;CT多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壳薄,边缘可有硬化,可见液‐液平面,破坏区见多个含液囊腔,囊腔间隔为软组织样密度,可见钙化或骨化,增强间隔明显强化而显示更清晰;MRI表现中液‐液平面是一个重要特点,上层一般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能为浆液,下层相对信号低因有含铁血黄素成分。

本病多与骨巨细胞瘤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骨端,呈偏心膨胀性生长,但较ABC更偏心并突于软组织内,其内间隔为骨性,无骨膜反应,无骨质增生硬化。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年第24卷第6期

转载自:医脉通

版权声明

赞赏

长按







































苯酚的危害
苯丁酸氮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w/8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