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2020-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泌尿外科的医源性肾损伤(IRT)虽罕见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于经皮肾活检、经皮肾取石术和部分肾切除、肾移植中的医源性肾损伤很常见,肾盂内切开术所致的医源性肾损伤可被分为主要的是血管性损伤和次要的是积液。
经皮肾活检、经皮肾取石术和部分肾切除(0.43%)可能撕裂或损伤动脉致肾动脉主干及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0.9%)形成。尤其是穿刺点过于居中或直接损伤肾盂时,则血管性损伤更为常见。其他的损伤包括动静脉瘘或肾盂肾盏系统的撕裂伤均可引起灌注液的外渗和吸收。肾移植中的医源性肾损伤很常见,包括静动脉瘘、肾内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和肾盏动脉瘘。对于植肾活检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可发生于1-18%肾移植活检,两者同时存在的能性可高达30%。其中0.2-2.0%的患者需要介入治疗。诱发因素包括高血压、肾髓质疾病、中央部位活检和多次穿刺。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通常出现在吻合口处,常与吻合技术及与此吻合部位的感染有关。移植相关的动脉夹层是罕见的,且出现在术后的早期阶段。
肾盂内切开术所致的医源性肾损伤可被分为主要的是血管性损伤和次要的是积液。用经皮肾或腹腔镜来冷冻消融治疗小肿块的病人可出现症状轻的医源性肾损伤,包括无症状的肾周血肿和自限性漏尿。相对于外科性手术病人,介入治疗引起血管性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6%。
一、诊断
血尿是肾医源性损伤的最主要的症状,但巨大的腹膜后出血是罕见的。经皮穿刺活检后动静脉瘘可出现严重的高血压症状。如果病人出现腰痛和红细胞计数逐渐降低,即使没有血尿现象,也应怀疑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经皮肾取石术中,急性出血可能是由于损伤前部或后部的节段性动脉引起的,迟发型术后出血可能是由叶间,下极动脉损伤,动静脉瘘和外伤性动脉瘤引起的。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血管性损伤。术中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