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引起高血压,不是非得停药
2020-11-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早上看到新闻,一名50多岁女子在高音飙唱《青藏高原》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医院救治。CT检查发现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是一个2.5mm的脑动脉瘤破裂。新闻提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的人群易出现动脉瘤,应及早进行脑血管筛查及防范动脉瘤风险。
高血压是老年人当中的常见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梅姐姐发现周围不少中青年朋友也有高血压。患病原因跟遗传、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不好,饮食等等这些都有一定关系。这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也得到了证实。报告显示高血压患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18~24岁、25~34岁和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5.8%和14.1%。
不过今天不聊太宽泛的高血压。
就聊聊肿瘤病房里靶向药相关的高血压。
前段时间,病房里有一个老太太,晚期肺癌。根据她的情况,依据最新的肺癌指南,建议她使用了安罗替尼。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很好的口服靶向药,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老太太吃安罗替尼的第二天,说睡觉不好,头有点儿痛,查了查血压,收缩压达到了mmHg。
吃靶向药,血压会高?
所有抗肿瘤的靶向药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吗?
是不是血压高就必须停药呢?
血压高了,怎么办呢?
准备用靶向药的朋友,在血压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梅姐姐就来聊一聊以上相关问题。
一、所有抗肿瘤的靶向药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吗?
不是。
二、哪些抗肿瘤靶向药最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呢?
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肿瘤治疗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有着重要地位。
血管生成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是高血压。这类药物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9%~47%。
高血压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剂量限制性毒性,影响疗效。
但另一方面,在多项研究中,高血压也可能是显示预后良好的一个临床标志。
常见有高血压不良反应的靶向药物比如:贝伐珠单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
三、是不是血压高就必须停药呢?
不是,这需要分情况来看。
但血压高肯定是需要重视和处理的。因为高血压严重时,可能导致高血压性脑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影响肿瘤的控制。
四、血压高了,怎么办呢?
(一)首先需要搞清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一文中有如下定义
1、诊室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2、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血压≥/80mmHg,或白天血压≥/85mmHg,或夜间血压≥/7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3、家庭血压监测:连续监测5~7d平均血压≥/85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4、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需注意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诊室血压/90mmHg,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提示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表现为反复出现诊室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
需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衣高血压,当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不同时满足条件时,以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为准。
(二)确诊高血压后,根据不同情况行降压处理(以下处理原则以成年人为对象,在用靶向药之前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1级:收缩压-mmHg,舒张压80-89mmHg:
可以观察。一般无需用药。如果血管紧张性头痛,也可ACEI类药物缓解。
2级:收缩压-mmHg,舒张压90-99mmHg,如果既往血压在正常范围,相比基线血压水平发现变化需要医学干预;反复或持续(≥24小时)症状性收缩期血压升高20mmHg或/90mmHg:
选择ACEI/ARB类降压药其中一种单药治疗。
3级和以上: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停靶向药。采用多种降压药联用。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加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直到血压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低于/mmHg时,方可恢复靶向药物治疗;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普利”类药。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主要是“沙坦”类药。
(三)哪种高血压情况下,需要永久停靶向药?
高血压经治疗1个月后仍然未控制好或者发生高血压危象,应永久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注: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病程中,血压突然显著升高,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伴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病变者,可并发出现心绞痛、高血压脑病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五、准备用靶向药治疗的朋友,在血压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使用靶向药物前,检测血压基线水平。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如果本身有高血压或是正在服降压药,需要告诉医生用药情况及控制程度。
(二)使用靶向药物期间,加强药物使用前后血压的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惊厥等症状,在靶向药治疗期间发生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重患者,在药物治疗停止后仍应规律监测血压,包括出院后家庭自测血压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65岁以上患者者可放宽标准至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内。降压药最好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联合利尿剂使用时警惕脱水等合并症。
(四)避免应用抑制代谢酶CYP3A4的钙离子拮抗剂,以免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如果需要与影响CYP3A4的药物同时给药,则应考虑调整药物剂量。
(五)关于和某些药物和食物合并使用时要注意: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应注意不要与细胞色素P(CYP3A)诱导剂、抑制剂或经该酶代谢的药物合并使用。因为这样会造成靶向药的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另外,使用靶向药物时在进食水果时注意不要摄入葡萄柚、葡萄柚汁。因为这种水果也会干扰P酶系统影响靶向药物的疗效。随便说一句,葡萄柚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柚。是柚子中的一种。因为它体内含有“呋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会抑制P酶系中CYP3A4的活性,导致靶向药物代谢降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沙田柚、红心柚等柚子也含有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但量较西柚少。类似作用的水果还有石榴、杨桃等,靶向药治疗期间最好不吃。橙子、橘子中也含呋喃香豆素,但量比较低,适量少食问题不大。至于葡萄,跟葡萄柚是两类水果,进食无影响。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