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河农场身边文明人投票

2016-12-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梧桐河农场“身边文明人”事迹简介

1.刘永芬,十多年来,刘永芬与老人和大姑姐朝夕相处,没有红过一次脸,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次气。婆婆由于小脑萎缩导致身体瘫痪,她依然无微不至的照料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每次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刘永芬一边要照顾婆婆,一边还要看着精神不好的大姑姐,还要挤出空闲干点地里活,即便是这样她从来也没有任何埋怨,面对清贫如洗的家境她没有退缩过。

2.陈岭国,至今他从事水管工作已经二十年。每逢给水季节,他合理安排好给、排水工作,亲自踏查全场的沟沟渠渠,有时为了摸清堤段渗水原因,他要在草丛中步行10余公里,有时直至深夜还未回家。每年他都要跑遍全场7个用水单位,余用水户,骑车行程近公里,把用水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位用水户手中。年4月他感觉身体不适,但正是农场水田用水的关键期,他没向单位请一天假,心脏难受的晚上躺不下,自己坐在床上一坐就是半宿,早上4、5点钟他又坚持骑着摩托车去田间地头查看水量。

3.王晓辉,女,今年48岁,梧桐河农场学校小学教师。王老师跟公婆住在一起已经有25个年头了。她的公公心脏多处支架,婆婆小脑萎缩,都已行动不便,25年来,她悉心的照顾公婆,不离不弃,默默的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一切。面对偶有脾气的公婆,她没有红过脸,依然像老黄牛一样操持整个家,将最好的留给公婆。她常说:“对待老人,要有大海般广阔的胸怀,甚至无限宽广。”

4.郭丽敏,郭老师的婆婆家经济条件不好,婆婆还患病,那时未结婚的郭老师,担心患病的婆婆得不到好的照顾,毅然将刚出院的婆婆接到“家”里伺候。结婚后又把公公也接了过来,到宝宝出生,五口人还挤在35平米的平房里,期间先后公公心脏病住院,婆婆脑动脉瘤手术,前前后后仅给老人治病就花掉了20多万,让本不富裕的家里债台高筑,即便这样郭老师不仅没有一丝的怨言,而且对病床上的老人悉心照顾。

5.申红霞,农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她从没有迟到、早退,她所负责的清扫路段任务很重,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每天凌晨她就已经起床去扫地,一天作业下来,经常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但她面对困难不泄气、不动摇,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6.蒋秀云,蒋秀云是个热心肠的大姐,平时她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治理卫生死角,倡导居民从小事做起,消除家养宠物在场区乱拉的不文明现象。她经常配合社区召开全单元居民会议,促膝谈心,号召邻居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维护社区稳定,参与环境建设,每次会后她又会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区。夏天她和爱人带领大家栽树、种花、为草坪除草、浇水,冬天她又带领大家除雪通路。

7.张海燕,自小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让她懂得了“孝顺”的含义。现已为人妻的她经常说:“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的,但我坚信只要自己真心真意去做,用心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结婚后,她把公婆当成亲爸、亲妈一样看待,平时生活中遇事主动与婆婆商量,听取老人意见和建议,关心老人生活,事事抢着干,婆婆也同样把她当成亲女儿一样疼爱,事事为她考虑。结婚二十多年,她与婆婆从没有发生过纠纷。

8.李燕,李燕夫妻的父母都已经过七旬,父亲因患脑血栓,常年卧床,丈夫二人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每天重复着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在他们细心的照顾下,父亲身上从未出现过褥疮。天有不测风云,公公去世后,婆婆又患脑血栓,行走困难,为了让婆婆能经常到户外看看,她买来了轮椅,每天推着婆婆到户外散步,成为婆婆最亲最近的贴心人。在她细心的照顾下,婆婆病情明显好转,已经基本上能自理。

9.廖舒杰,廖舒杰同志在防检疫工作发挥骨干作用,早出晚归勤奋工作在一线。为了使化验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对血样进行检验。他对日常工作追求质量和标准,经常加班加点、不分节假日。他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直到养殖户满意为止;养殖户什么时候需要疫苗只要打个电话,他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先把疫苗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10.曾凤龙,曾凤龙作为基层农技人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脚踏实地,扎根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服务。他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他的一贯工作作风,也是凸显人格魅力的焦点。有事找“龙哥”这是身边人的心里话。李忠经济困难,老伴过世,儿媳临产,他自掏腰包,经常看望。职工敖建军突发脑出血,家庭农业生产缺少劳动力,他主动帮扶联系人工,早上天不亮就带领人工下地帮助运送稻苗、插秧。

11.吕明宽,年他与妻子创办了月玲馒头店。吕明宽家的馒头之所以热卖,用他的话来说是:“做馒头和做人一样,就要实实在在的,面香四溢客自来。”用传统的面肥发面、用最好的精制面粉做原料,吕明宽夫妻认真地对待做馒头的每个环节。正是揉进馒头里的“诚信”,获得了顾客的青睐。

12.刘璐,每年5月份雨季来临,她需要常去管理区对自动雨量站进行维护和安装,以确保准确上传降雨量。平时工作中她认真地进行观测记录和报送,保证数据的上传率,参加了气象历史资料的整编,年黑龙江省气象局来我场验收,50多项检测标准,经过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梧桐河气象站成功的升级为标准化优秀达标行业台站。

13.幺淑清,女,今年74岁,她在农场六号楼居住,常年坚持出黑板报,她出的板报内容丰富新颖,宣传科学、倡导文明,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她积极组织参与农场夕阳红宣传队的各项活动,每逢重大日子,夕阳红宣传队都会在农场搞一些庆祝活动,成为农场一道亮丽的风景。她还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到农场善行储蓄银行工作中,向全社会传递着“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正能量。

14.林志云,有一年冬天,林志云在邮政储蓄所外发现一七旬老人,两手冰僵,衣襟、眉宇间都是冰霜,她赶紧走上前去,把老人扶到储蓄所内取暖,进入储蓄所后老人在手套内拿出一存折示意要去取款,可是存折是农行的,她又扶着老人到农行储蓄所,在帮助老人取完款后又将老人送回家,像这样帮助他人的小故事经常发生在她的身上,每次人家问她为什么,她总是淡淡的说:“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吗!”

15.庞建英,社区退休工人。即便退休了她还是积极响应农场各项活动,有时候社区搞活动,只要说一声,不管她有多忙都二话不说前来帮忙。积极带动周边人爱护环境,搞好环境卫生,只要她看到的乱扔乱放现象,她都会主动收拾并劝告当事人,不怕得罪人。时间长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好人,也都听她的劝导。三年前查出患有癌症的她,依然乐观面对生活,农场的栽花种树这样的活动,没有落下过她。

16.李胜利,李胜利同志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每次小区组织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他还经常组织小区文艺爱好者,参加小区举办的各项文艺活动,闲暇时间他会带动社区居民参观农场的抗联纪念馆,接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教育,积极感染周边人。

17.王金友,今年52岁,平时话语少,但对环境卫生要求特别严格。走到他家院外,你会有种特别干净的感觉,他平时起的早,首先要把自家院外扫一遍,之后帮助街坊邻居打扫,家门口到院仗四周,一个草棍都没有,邻居们都很好奇,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每个人都盼望有个好邻居,首先自己应先成为一个好邻居。人们住在一起,其实就是一种缘分,平时就应该互相关心,彼此照顾”。

18.王雅君,一个社区基层环卫工人。在工作中,每次清扫街道她都主动担当,冲在前面,主动劝导不文明的居民改变原来不好的卫生习惯。看到老人过马路或走斜坡,她总会不由自主的上前扶一把,她还经常和老人们谈心、交心,了解老人的思想,积极开导他们,尤其是对那些因家庭不和谐造成心理压力的老人,她更是积极关心,劝导他们,得到了居民的信任。

19.赵文玲,女,今年44岁,在农场十五号楼从事个体工商。从事经营活动以来,赵文珍同志始终坚持两条经营之道。一是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的经营原则,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商品;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顾客,做到了童叟无欺。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她热心公益事业,为灾区、社会捐助等方面都能尽拳拳之心,体现了一位热情待人,诚信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的良好形象。

20.朱宝进,今年65岁,性格开朗,是左右邻居的焦点。老人平时退休在家,是个闲不住的人,不仅自已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东西摆放的井井有条,还经常帮助左邻右舍打扫周围的环境卫生,是大家心目中的勤快人。

请为您心目中的心仪人选投上宝贵的一票

谢谢您的参与!









































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l/5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