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一例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
2020-8-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日,脑外科28床的女性杜某芳及家人,把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脑外科主治医师陈安强手中,以感谢陈安强精湛的颅内介入手术,消除了生长在杜某芳脑内的“定时炸弹”大脑中动脉瘤,更感谢脑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让她迅速恢复健康,顺利出院。
术前MRA
66岁的杜某芳家住西潘楼镇潘长郢村潘长郢,因“反复头痛2年余,体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前来我就诊,经查头颅MRA,被脑外科主治医师陈安强以“左侧大脑中动脉瘤”收住治疗。
因患者大脑动脉瘤瘤体易破裂,出血后果严重,加之患者年事已高,开颅手术风险大,经陈安强与脑外科主任高心保等人研究,制订了适宜的治疗方案。
第二天,在陈安强等人配合下,于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左侧内动脉造影见左大脑中动脉分又处。见3.4×5.3mm大小动脉瘤,并旋转造影,见瘤颈宽,与上下干关系密切。造影结后再次与患者家人沟通,说明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家属表示理解,强烈要求血管内介入手术,以去除这个脑内随时可能破裂的动脉瘤。
陈安强施行了支架辅助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复查造影显示瘤体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给予活血化淤,阿司匹林+波利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补液扩容及对症支持治疗,经过脑外科团队12天精心治疗,细心护理,杜某芳情况稳定,无特殊不适,顺利出院。
杜某芳和丈夫、儿子都非常开心,说:“脑内血管上长了一个瘤子,俺开始害怕得不行,没想到陈医生的技术这么好。也不要头上开刀了,就治好了俺的病!”陈安强介绍说,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不需要做开颅手术,对患者损伤极小,费用低,恢复极快。我院脑外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已两年多,已经救治了众多患者。多数患者都是因为出血后头痛而来就医,此次患者为未破裂动脉瘤,系我院首例。希望大家应该重视起来!筛查出动脉瘤应及时就医!
手术后影像
脑动脉瘤简介:
脑动脉瘤是潜在炸弹,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瘤在正常人群中可以占到30%。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可以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只是因为先天发育的缺陷。
这些潜在的炸弹可以伴随我们终生而不产生危害,但也可能在家庭最需要你时夺走你的生命。“人到中年,记得每3~5年记得做个头颈CTA,尽量认识一位靠谱的脑血管医生”,这是上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的一段话,医院李桂林教授的感慨,也让身为中年,身为医生的我感同身受。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但因为突发一场疾病,疾病拿走你生命的全部,没有任何预兆,让你猝不及防,触目惊心。这类疾病中除了心血管病以外,另外一个重大的凶手,就是颅内动脉瘤。
1.颅内动脉瘤,常规体检能筛出来吗?
目前的常规体检项目,更多的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颈部血管超声;更加深度内容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MR平扫。但对于发现头部病变,尤其是脑动脉瘤,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头颅CT/MR平扫只能发现比较大的动脉瘤,而对更常见的中等动脉瘤检出率几乎为零。颅内动脉瘤的筛查,目前只有头颅CTA和头颅MRA相对靠谱。
2.为什么常规体检内容中没有头颅CTA和头颅MRA(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呢?
因为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往往很低,低到人们忽视它的存在。同时因为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较低,而这两项检查占用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费用稍高(头颅CTA和头颅MRA医院价格为元左右),因此从经济学上考虑,常规体检项目中就不包括头颅CTA和头颅MRA。这是一般的解释。
3.这样做合理吗?不合理!颅内动脉瘤的常规筛查,很有必要!
颅内动脉瘤,简单地说是脑血管上的异常膨出,这是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生原因第一位是先天性的(遗传),而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等可能是生长及破裂的触发因素。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潜在性,可能很多时间是静息的,与携带者和平共处,但它在某种条件下(紧张、便秘、劳累、血压增高)发生破裂,危害极大。
高患病率:一般认为人群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的患病率约为1%~8%。而我国的UIA患病率约为8.61%,这是国内上海李明华教授的一项基于上海社区调查的普通人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这就表明我国约有4千万颅内动脉瘤携带者。
高破裂率、高死残率: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每年1-2%,而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大约为30~40%。更严重的是,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约有40~60%的病人会在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约为60~80%。所以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人提出定期做头部的MRA或CTA(建议3~5年一次),同时需要专业的医生阅片。当检查怀疑脑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时,必须做DSA,更准确地说是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是脑血管病精准诊断的基础。早期诊断,精准治疗,让这颗“不定时”炸弹变成一颗哑弹。
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
除了筛查,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
1.管住嘴:低油、低盐、低糖
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还有钙、磷、钾、镁等矿物质,以及很多膳食纤维。常吃对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弹性、促进心肌酶代谢、保护脑血管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每天吃的量,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4两。
②蛋白质不能少:推荐每星期吃2~3次鱼,尤其是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调节血压、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抑制血栓都有很好的作用。牛奶、豆腐也不错,尽量少吃动物内脏。
③一天不能吃太多太油:吃得太多,多余的食物会转化成血脂,使血脂升高,时间长了,会造成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④少吃盐:多盐饮食容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每天用盐量应该降到6克左右,一个啤酒瓶盖装满大概就是6克。
⑤少喝酒:喝酒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脑的血流量增加,这是很多人酒后常出现急性脑溢血发作的原因。男性每天不超过1两白酒或1瓶啤酒,女性要减半,孕妇禁酒。
⑥少喝咖啡:咖啡有兴奋作用,还可以引起脑血管的收缩,大脑的血流量逐渐减少,导致脑缺血、头晕等,增加患病风险。
2.迈开腿:远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吃完饭静卧20分钟,出门散步或打太极都可,身体较好的人,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都可。
3.注意天气变化:脑血管病发作和天气变化相关,夏季闷热,易胸闷、憋气,冬季天冷血管易收缩,过冷过热都会对脑血管产生不良刺激,诱发急性脑血管病。
4.避免受到强烈刺激,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
文/刘理摄影/刘嘉主编/韩佳佳编辑/刘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