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不仅会发生在脑动脉,还可以栓塞下
2021-3-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先来看一个病例,一个89岁的老人家,女性,患有心房纤颤,突然发生左下肢疼痛4天辗转入院,入院时左下肢远端颜色已经改变,变紫变黑(见下图),既往有冠心病心房纤颤(也叫心房颤动或房颤),曾经做了冠状动脉的支架手术,令人遗憾的是,没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出现了下肢动脉栓塞,入院时下肢静息时疼痛且不能触碰,需要靠止疼药才能缓解,经过治疗明显改善,最终没行截肢治疗,在安静状态下,已经没有疼痛的感觉且可以移动,出院继续服药治疗。
这是一个典型的未正规抗凝血抗栓治疗的例子,如果长期坚持抗凝血治疗,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心房纤颤如果是由非瓣膜疾病引起,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先会进行栓塞危险性评分,经过评分如果是高于1分,必须进行抗凝治疗,本例就是需要抗凝治疗而未进行治疗的例子。
除了出现脑动脉栓塞导致中风和下肢动脉栓塞,临床上还能见到的栓塞现象发生在上肢动脉(可以引起上肢的坏死和功能障碍)、肠系膜动脉(可以引起肠坏死)和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塞),以上三种情况作者临床都见过,当然还可以引起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坏死),但很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能代替抗凝治疗,既往认为:每天使用剂量为0.3克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房纤颤血栓的形成,通过研究证实,对于非瓣膜病引起的心房纤颤,在栓塞高危的情况下这方案是无效的,只有当心房颤动栓塞评分是零分的时候(代表房颤形成附壁血栓的可能性小,血管栓塞的风险小),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当心房颤动栓塞评分是1分的时候,建议抗凝治疗,但也可以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阿司匹林来治疗,但预防血栓的效果没有抗凝血治疗好。
非瓣膜病引起的心房纤颤者,转为正常心率是上策,但是不一定能够达到,目前的方法有药物转律和非药物转律(直流电转复或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如果房颤不能纠转为正常窦性心律,一旦血管栓塞评分达到或超过1分,强烈建议长期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使用的药物,目前有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华法林一定要定期查血,并且注意观察出血的并发症。如果使用华法林或者是新型口服药物有禁忌,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以尽量减少血管栓塞现象的发生。
武大人民陈博士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