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ldquo芥子纳须弥,浮沉若此虚
2020-3-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芥子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芥籽辛能入肺,温能发散......
辛,温。归肺、胃经。
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
③《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邈:"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
将植株连根拔起,或将果实摘下即可。
产
·
收
炮制
芥籽。将原药除去杂质与灰屑,用时捣碎。
炒芥籽。取净芥子清炒至微焦,有香辣气逸出时,取出薄摊放凉,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复方
《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普济方》
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
《方脉正宗》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
《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圣济总录》芥子膏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子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个疗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为主,单纯型以天突、中腑、肺俞为主。交替应用。本药对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见效的快慢和好转的程度来看,以平喘作用较好,多数患者治疗后痰易吐出,随之气喘明显减轻,以后咳嗽逐步减轻,但无明显消炎作用。
治疗膝部肿痛
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两研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治疗两例,均有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作者:小瑶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白癜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