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VES肱动脉转位建立血透通路的疗

2021-9-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肱动脉浅表化/肱动脉转位(BAT)安全且有效。肱动脉转位术后一期通畅率较高、血透通路一期通畅率尚可。BAT可作为无法建立标准动静脉瘘患者的替代术式。

——摘自文章章节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作为三种标准化的用于血液透析的通路,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对于静脉资源匮乏或耗竭的患者,无法按照常规建立AVF或AVG。日本透析治疗学会首次提出将肱动脉浅表化/肱动脉转位(BAT)作为无法建立常规血透通路患者的替代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BAT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通畅率,结果于年3月发表于EuropeanJournalof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与大家分享。

研究目的

肱动脉浅表化/肱动脉转位(BAT)作为无法建立常规血透通路患者的替代术式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价BAT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通畅率。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了年1月至年12月,行BAT的例连续患者。入组患者行BAT的指征包括:上肢静脉耗竭、严重心力衰竭、肢端缺血、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移植物感染史。转位后的肱动脉作为动脉穿刺段,上肢浅静脉等其它途径作为静脉穿刺段。

研究结果

例患者成功行BAT,血透期间血流量充足。通路建立后至第一次穿刺血透的中位时间为18天。例行BAT的患者以上肢浅静脉作为静脉穿刺段;63例患者以既往建立的AVF作为静脉穿刺段;另41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回流。BAT术后并发症包括14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严重皮肤坏死)、6例动脉瘤形成(1例真菌性假性动脉瘤)、5例肱动脉血栓形成、5例肢端缺血、4例淋巴漏和3例出血。导致转位肱动脉弃用的原因包括,4例发生肱动脉血栓形成/狭窄、3例出血、3例皮肤坏死、1例巨大肱动脉瘤。导致回流通路弃用的原因包括,22例因穿刺导致静脉损伤、14例AVF血栓形成/狭窄、6例导管相关感染、6例导管闭塞。术后2年转位肱动脉一期通畅率为88%、通路一期通畅率为54%。

图1:将肱动脉完全彻底游离,分支结扎(A);将肱动脉转位至皮下以便于穿刺(B);红色箭头即为供动脉穿刺的肱动脉,蓝色箭头为扩张的静脉以作为回流血管(C)

图2:患者入组流程及BAT实施指征:63例行AVF但具有高成熟障碍风险的患者同时行BAT、例因肢端缺血、中心静脉闭塞、严重心衰、AVG反复感染的患者行单纯BAT、41例行CVC但反复失功的患者行BAT。

图3:BAT术后转位肱动脉的一期及二期通畅率:转位肱动脉术后1年和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和88%;术后1年和2年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6%和93%。

图4:BAT术后血透通路一期及二期通畅率:BAT术后血透通路1年和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5%和54%;术后1年和2年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5%和64%。

图5:BAT术后安全性分析:术后一年和两年的患者生存率为84%和74%;17%的入组患者发生了BAT相关并发症。

研究结论

BAT安全且有效。肱动脉转位术后一期通畅率较高、血透通路一期通畅率尚可。BAT可作为无法建立标准动静脉瘘患者的替代术式。

审校及组稿:上海交通大医院倪其泓医师

编译:上海交通大医院王预立

编辑:血管资讯Oliver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12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