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国际首创新术式,突破高致死率主动脉夹
2020-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项目负责人:柳克祥教授
● ● ●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包括DeBakeyⅠ型及Ⅱ型)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1周内病死率50%,2周内病死率达70%,是一种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更急、病死率更高的疾病。其治疗主要为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手术。传统手术操作复杂、出血不易控制,世界公认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病死率在10%~20%。吉林大学的柳克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年起开展“高致死率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新方法和推广”项目研究,总结国内外传统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项国家专利,将手术病死率由10%~20%降低至5%以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成果1.发明新型支架人工血管项目组根据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理解剖特点,设计并应用一种可简化手术操作的新型支架人工血管,并应用此新型支架人工血管在国际上首创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新方法——内覆式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解决了传统手术操作复杂、吻合口多、出血不易控制等难题,简化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2.国际首创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新方法首创内覆式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和人工血管内置新“三明治”法主动脉根部成型技术。这两种手术操作简单、吻合口少、出血少,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引起的难以治愈的出血问题,手术时间由传统的7h以上减少到5.5h,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余例,手术病死率由10%~20%降低至5%以下。3.国际上率先应用浅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国际上率先采用28~32℃浅低温停循环技术,避免原来国际常用的20~25℃深低温带来的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影响,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和组织细胞水肿带来的相关并发症。该项目发表SCI论文15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项目的全新手术方法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医院、医院、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内的18个省区市33家医院应用此种手术技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共计例。项目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明显提高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寿命并改善生命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排版
董晓慧审校
丁慧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