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高血压患者行肠梗阻手术的麻醉管理

2016-12-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本文作医院麻醉科范国海,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卿恩明,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6期上。

1.病例摘要

患者男,7岁,75kg,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d”来我院就诊,以肠梗阻收入院。

患者入院前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在附近卫生所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输液治疗,因治疗无效转至我院。

既往史:患者3年前曾在外院因阑尾炎接受阑尾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自行间断服药控制血压(未规律服药,曾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未住院接受系统降压治疗,活动后偶有胸闷,休息后能自行缓解。否认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T)36.7℃,脉搏(P)次/min,呼吸频率(RR)18次/min,血压(BP)10/mmHg(1mmHg=0.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胸部听诊: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有少量痰鸣音;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有明显压痛,腹部听诊有气过水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RBC)4.1×/L,血红蛋白(Hb)14g/L,白细胞(WBC)13×/L,血细胞比容(Hct)48%,血小板(PLT)×/L。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83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4mmHg,酸碱度(pH)7.8,碱剩余(BE)-5mmol/L,K+3.mmol/L。快速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11.1mmol/L。凝血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其他检查:心电图(ECG)检查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无改变。胸部X线摄影检查示:肺纹理增粗,心影扩大。腹部X线摄影检查示:肠管扩张。

诊断:完全性肠梗阻;高血压:Ⅲ级期;糖尿病?

入院后立即给予胃肠减压,输液抗感染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麻醉管理

.1术前评估

.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患者高龄,各器官功能均有所下降;由于为急诊手术,对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在非心脏手术的风险分级中,高血压属于中危风险因素;同时患者的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各重要器官容易受损,因此应对各器官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患者活动后有心慌气短,表明心脏功能衰竭,并伴有代偿功能不全;肠梗阻时可能有大量渗出液,加之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血容量减少,因此其对低血容量的代偿能力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较高,但否认糖尿病病史,增加了麻醉的潜在风险。应尽可能进行各种检查:如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患者心脏内部结构情况;进行眼底检查,间接评估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情况;此外还应进行尿常规及生化检查。

.1.术前评估分析

.1..1高血压风险评估

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高值:收缩压10~mmHg,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

Ⅰ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Ⅱ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Ⅲ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分期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方法,高血压可分为3期:

1期:无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期:高血压合并下列3项之一者:①心电图(ECG)检查示左心室肥厚、劳损,或者X线摄影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扩大;②视网膜动脉普遍或局限性狭窄;③蛋白尿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增高。3期:高血压合并下列4项之一者:①左心衰竭;②肾功能衰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③颅内出血;④视网膜出血、渗出,伴有或不伴有视神经盘水肿。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见表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清胆固醇0mg/dL;糖尿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ECG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0mg/dL);超声心动图或X线摄影检查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或主动脉)形成;视网膜动脉局限性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

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升高(.0mg/dL);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周围动脉疾病);严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如出血或渗出、视神经盘水肿。

.1..非心脏手术的风险分级

.1..3术前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

关于术前是否应停用降压药物,一直存有争议。接受利血平降压治疗的患者,麻醉期间容易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率减慢,一般建议停药1周,以提高手术安全性。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长期服用利血平只是增加麻醉风险的因素,而不是手术禁忌证[3]。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麻醉对循环的影响由很多因素导致,术前应用降压药物只是其中之一,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应持续给予降压药物至手术当天,将血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降压药物,应根据其药理学特点,选用适宜剂量。大量资料表明,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1.3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术中管理

..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1.1术前用药

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和激动,加之患者本身疾病的影响,术前血压易升高,因此麻醉前用药既要达到充分镇静,防止血压急剧升高,又要以不抑制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为原则。入手术室之前,在病房给予患者肌注吗啡10mg、东莨菪碱0.3mg,以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防止患者入手术室后血压急剧上升。

..1.麻醉选择

行剖腹探查术可以选择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应用椎管内麻醉时,所需麻醉平面较高,同时可能尚难完全消除牵拉痛,并且椎管内麻醉平面高对循环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本例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以便维持术中循环稳定。椎管内麻醉便于术后镇痛。

..1.3麻醉前准备

在患者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连接监护仪进行监测,同时进行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本例患者入手术室时BP00/mmHg,立即使用微量泵静脉给予硝酸甘油0.1~0.μg·kg-1·h-1控制血压,经外周静脉输入mL晶体液匀速扩容。待患者血压降至/85mmHg后,嘱其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T10~T1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4cm,完成后首先给予1%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在出现麻醉平面后施行全身麻醉。

..1.4麻醉诱导和维持

麻醉诱导

肠梗阻患者有发生呕吐、误吸的风险,应按照患者处于饱胃状态进行处理,以确保安全。本例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应尽可能降低插管所致应激反应引起的风险,故采取分次小剂量给药进行麻醉诱导。首先静脉给予咪达唑仑mg、舒芬太尼10μg,待咽喉部表面充分麻醉后,再次给予舒芬太尼10μg、依托咪酯5mg、艾司洛尔40mg。在保留患者微弱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经口插入喉镜,置入7.5号气管导管,确定导管位置无误后,给予罗库溴铵70mg,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随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监测中心静脉压和静脉输液的通路。放置胃管,引流减压。

麻醉维持

术中椎管内恒速注入0.%甲磺酸罗哌卡因5mL/h,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00mg/h+顺阿曲库铵5mg/h+瑞芬太尼0.3μg·kg-1·h-1辅助麻醉。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VT)8mL/kg,呼吸频率(RR)1次/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维持在30~40mmHg之间,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心静脉压维持在7~9mmHg。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来调节麻醉深度。关腹后停用丙泊酚及肌肉松弛药,继续应用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考虑到瑞芬太尼代谢快、半衰期短,停药前一次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在手术结束时,将硬膜外导管连接至镇痛泵(内盛0.15%罗哌卡因00mL+舒芬太尼0μg),镇痛泵输注速度为4mL/h,患者自控镇痛(PCA)1mL/次,镇痛泵锁定时间为15min。本例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1.5术中事件及管理

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血压上升,但未超过入室时血压水平,未予处理,约5min后自行恢复至正常范围。打开腹腔后血压开始下降,立即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静脉推注麻黄碱10mg,血压由90/60mmHg恢复至/80mmHg。术中根据手术操作刺激程度调节麻醉深度,未出现其他特殊事件。

..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1麻醉前高血压的处理

...合理的麻醉诱导

...3高血压患者术中监测

..3术中麻醉管理实践总结

..3.1麻醉诱导

..3.高血压的预防与处理

..3.3低血压的预防与处理

.3术后管理

.3.1实际术后管理与术后可能事件分析

.3.1.1实际术后管理

.3.1.术后可能事件分析

.3.术后管理分析

.3.3本例患者术后管理实践总结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中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zl/4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