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讲课,大道理,这次课堂不一样神经外

2022-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些荨麻疹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10/8833356.html
PART01什么是3D打印

今天,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陈敬寅老师为各位参加小讲课的住培学员带来了3个与以往完全不同模型。既不是大脑的模型、不是颅骨的模型、也不是脑血管的模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教具呢?原来今天陈老师要利用最新的3D打印模型为学员们讲解神经外科的2个常见疾病:脑膜瘤和动脉瘤。

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按不同的技术类型,利用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可三维打印的复合材料中提取的生物材料,逐层构造物体的新型快速成型技术。在神经外科,在获得CT、MRI、CTA、DSA等影像学数据后,通过软件的处理,实现目标结构(诸如颅骨、脑血管、肿瘤等)的3D切分,最终用3D打印机打印出模型从而展现患者颅内的详细情况。

实战演练第1战

第1例是一个额顶部巨大脑膜瘤,由于肿瘤的体积巨大,且与肿瘤相邻的解剖结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和变形,住培学员通过传统的正常解剖的教具和平面的影像学资料难以形成完整的病理状态下的3D想象空间,无法准确的辨识涉及到的毗邻的解剖结构

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的模型,直观而准确的还原了肿瘤局部的解剖结构,让学员更好的理解了肿瘤与供血动脉、矢状窦的关系,以及受肿瘤影响发生解剖位置变化的脑室系统的位置和形态等信息。第2战

第2例是一个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由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规划涉及到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颈的宽度以及动脉瘤的朝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低年资的住培学员往往无法全方面的理解手术方案的设计原理。尽管现在临床上通过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已经能够实现3D重建,但学员们表示,由于DSA的3D图像观察角度固定,且无法显示骨性结构,在理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3D打印模型,学员可以通过各个角度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信息,同时也能了解动脉瘤与颅底骨性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方案。第3战第3例是一个中颅窝底脑膜瘤。中颅窝底病变由于病变位置深、临近的解剖结构多、颅底的骨性结构复杂等原因,有时候病变位置稍有变化,手术入路的设计就截然不同,是以往传统的教学中住培学员普遍反馈的难点。通过3D打印模型,着重向学员讲解颅底病变的具体解剖位置及其与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让学员从颅底颅骨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等多个角度了解病变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不同的颅底病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设计原理。

展望未来

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模型相比于传统教具让学员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精度和材料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其在神经外科住培教学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文:陈敬寅谷驰王林李寅

审校及排版:蔡浩雷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专业基地

浙大二院教学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by/1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