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NR反复动脉内治疗脑血管痉挛

2018-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迟发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与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关。标准治疗方案如高血流动力学/高血压治疗以及口服尼莫地平能够预防缺血事件。然而,仍然有20-30%的患者发展为顽固性CVS并引起梗死,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经过血流动力学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CVS和缺血高风险的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案。

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最后的治疗选项,但是血管内治疗的时限通常不会贯穿整个CVS的全过程,治疗次数一般1次或2次最多3次,因此血管内治疗是否能够改善功能预后并不清楚。

年3月来自瑞士的L.Andereggen等在AJNR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评价反复多次血管内治疗对最严重、难治性CVS的症状性患者的疗效。

下图为一个41岁前交通动脉瘤SAH患者,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发病8天患者出现左侧偏瘫。A图,显示右侧M1和A1/A2段血管痉挛。B图,动脉输注尼莫地平后M1和A1/A2段痉挛减轻,并且近端和远端动脉血流改善。C-M图,从第9天到13天动脉内输注尼莫地平的效果(pre:输注尼莫地平前;post:输注尼莫地平后):

这是一个单中心前瞻性收集数据的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患者为难治性脑血管痉挛,并接受了=3次血管内治疗的aSAH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实施方案:通过微导管在受累最严重的颅内动脉内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在每个痉挛动脉的最近端给予2.5mg尼莫地平(持续30分钟)。输注结束30min后复查血管造影,对尼莫地平反应不佳者采用经皮腔内气囊血管成形术。主要终点为最后一次随访的功能预后(mRS=2)。

在研究者的中心,4年间共治疗了例aSAH,其中31例(8.5%)符合纳入标准。52例(14%)患者因为难治性脑血管痉挛经历了=2次血管内治疗。最后一次随访发现,=3次血管内治疗者良好预后的比例为58%(18例),=2次者为61%(31例),p=0.82。最初的HuntHess评分=2是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95%CI,1.2–18.5;P=0.03),语言功能区梗死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mRS3–6;OR,13.5;95%CI,2.3–81.2;P=0.)。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难治性脑血管痉挛并经历过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反复立即血管内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且可行的最后治疗手段,良好预后的比例高达2/3。

文献出处:

AJNRAmJNeuroradiol.Mar;38(3):-.doi:10./ajnr.A.EpubDec15.

FeasibilityandSafetyofRepeatInstantEndovascularInterventionsinPatientswithRefractoryCerebralVasospasms.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8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