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nbspHypertensi
2016-10-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在整體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50歲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
血壓值和危險因素評估是診斷和製定高血壓治療方案的主要依據,不同患者高血壓管理的目標不同,醫生面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範圍,採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推薦使用24小時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除評估診室血壓外,患者還應注意家庭清晨血壓的監測和管理,以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病因
1.遺傳因素
大約60%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2.精神和環境因素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3.年齡因素
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4.生活習慣因素
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5.藥物的影響
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均可影響血壓。
6.其他疾病的影響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佔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分類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兩類:
1.原發性高血壓
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佔所有高血壓患者的90%以上。
2.繼發性高血壓
又稱為症狀性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
臨床表現
高血壓的症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高血壓的症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關聯,多數症狀在緊張或勞累後可加重,清晨活動後血壓可迅速升高,出現清晨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多發生在清晨。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症狀,嚴重時會發生神誌不清、抽搐,這就屬於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症,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症狀與血壓升高的水平並無一致的關係。
繼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有關原發病的症狀和體徵,高血壓僅是其症狀之一。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點,如主動脈縮窄所致的高血壓可僅限於上肢;嗜鉻細胞瘤引起的血壓增高呈陣發性。
檢查
1.體格檢查
(1)正確測量血壓。由於血壓有波動性,且情緒激動、體力活動時會引起一時性的血壓升高,因此應至少2次在非同日靜息狀態下測得血壓升高時方可診斷高血壓,而血壓值應以連續測量3次的平均值計。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於發現繼發性高血壓線索和靶器官損害情況
(2)測量體重指數(BMI)、腰圍及臀圍。
(3)檢查四肢動脈搏動和神經系統體徵,聽診頸動脈、胸主動脈、腹部動脈和股動脈有無雜音。
(4)觀察有無庫欣病面容、神經纖維瘤性皮膚斑、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徵或下肢水腫。
(5)全面的心肺檢查。
(6)全面詳細了解患者病史。
2.實驗室檢查
可幫助判斷高血壓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狀態。常規檢查項目有血常規、尿常規(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鏡檢)、腎功能、血糖、血脂、血鉀、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胸部X線、眼底、動態血壓監測等。
可根據需要和條件進一步檢查眼底以及頸動脈超聲等。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判斷血壓升高的嚴重程度,了解血壓晝夜節律,監測清晨血壓,指導降壓治療以及評價降壓藥物療效。
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確診高血壓。診斷內容應包括:確定血壓水平及高血壓分級;無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判斷高血壓的原因,明確有無繼發性高血壓;評估心、腦、腎等靶器官情況;判斷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目前國內高血壓的診斷採用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
類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
80
正常高值
~
80~89
高血壓
≥
≥90
1級高血壓(輕度)
~
90~99
2級高血壓(中度)
~
~
3級高血壓(重度)
≥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90
如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標準為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也可按照收縮壓水平分為1、2、3級。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標準:
其他危險因素和病史
1級
2級
3級
無其他危險因素
低
中
高
1-2個危險因素
中
中
極高危
≥3個危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
高
高
極高危
有並發症
極高危
極高危
極高危
鑑別診斷
初診高血壓應鑑別繼發性高血壓。常見有腎髒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等,大多數繼發性高血壓可通過原發病的治療或手術得到改善。
治療
(一)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
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標是血壓達標,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併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不同人群的降壓目標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壓目標為/90mmHg以下,對合併糖尿病或腎病等高危患者,應酌情降至更低。對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時段的血壓是否高於正常值,均應注意清晨血壓的監測,有研究顯示半數以上診室血壓達標的患者,其清晨血壓並未達標。
(1)改善生活行為①減輕並控制體重。②減少鈉鹽攝入。③補充鈣和鉀鹽。④減少脂肪攝入。⑤增加運動。⑥戒菸、限制飲酒。⑦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壓控制標準個體化由於病因不同,高血壓發病機制不盡相同,臨床用藥分別對待,選擇最合適藥物和劑量,以獲得最佳療效。
(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降壓治療後儘管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血壓升高以外的多種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後產生重要影響。
2.降壓藥物治療
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應使用推薦的起始與維持治療的降壓藥物,特別是每日給藥1次能控制24小時並達標的藥物,具體應遵循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製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
(1)降壓藥物種類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⑤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應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合併臨床疾病的情況,選擇單一用藥或聯合用藥。選擇降壓藥物的原則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時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的血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導致的醫源性清晨血壓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長期堅持並能夠控制每一個24小時血壓的藥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3)使用心腦獲益臨床試驗證據充分並可真正降低長期心腦血管事件的藥物,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
(2)治療方案大多數無並發症或合併症患者可以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臨床實際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並發症、合併症、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都會影響降壓藥的選擇。2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以採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二)繼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如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腫瘤切除後血壓可降至正常;腎血管性高血壓可通過介入治療擴張腎動脈。對原發病不能手術根治或術後血壓仍高者,除採用其他針對病因的治療外,還應選用適當的降壓藥物進行降壓治療。
併發症
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可引致以下併發症:
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可誘發心臟病、中風等嚴重疾病。
動脈瘤: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有機會令血管壁變薄及膨脹,形成動脈瘤。動脈瘤破裂可致命。
心力衰竭:血壓上升令血管的阻力增加,加重心臟的負擔,引致心臟衰竭。
中風:腦部的動脈瘤破裂可引致中風。另外,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可令頸動脈產生血塊,如血塊流入腦部可導致栓塞性中風。
腎衰竭: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會影響腎臟的動脈,令腎臟功能受損。
視網膜病變: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會影響眼部的小動脈,誘發病變。
高血壓-重視預防1、中午小睡。工作了一上午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吃过午饭后稍稍活动,應小睡一會兒,一般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老年人也可延長半小時。無條件平臥入睡時,可仰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使全身放鬆,這樣有利於降壓。2、晚餐宜少。有些中年高血壓病患者對晚餐並不在乎,有時毫無顧忌地大吃大喝,導致胃腸功能負擔加重、影響睡眠,不利於血壓下降。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應配些湯類,不要怕夜間多尿而不敢飲水或進粥食進水量不足,可使夜間血液稠,促使血栓形成。3、娛樂有節。睡前娛樂活動要有節制,這是高血壓病患者必須注意的一點,如下棋、打麻將、打撲克要限制時間,一般以1小時至2小時為宜,要學習控制情緒,堅持以娛樂健身為目的,不可計較輸贏,不可過於認真或激動,否則會導致血壓升高。看電視也應控制好時間,不宜長時間坐在電視屏幕前,也不要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否則會影響睡眠。4、睡前泡腳。按時就寢,養成上床前用溫水泡腳的習慣,然後按摩雙足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解除一天的疲乏。盡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藥,力爭自然入睡,不養成依賴催眠藥的習慣。5、緩慢起床。早晨醒來,不要急於起床,應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伸一下懶腰,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後慢慢坐起,稍微活動幾次上肢,再下床活動,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波動。
天然降血壓13招1.少吃鹽:高鈉飲食會令血壓升高。2.減壓:冥想、心理治療及肌肉放鬆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壓。3.限酒:健康人每日飲酒量以女性不超過一杯、男性不超過兩杯為宜。4.補鉀:黃豆、番茄醬、菠菜、比目魚和小扁豆等富含鉀的食物可降低血壓。5.補鎂:麥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鎂的食物有利於控制血壓,可以降低中風和妊高症的發病率。6.每天一斤奶,含鈣食物能降壓。7.甜菊。甜菊不僅可以降低血壓,而且熱量低,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適用。
8.多吃芹菜。堅持每天吃4根芹菜,可以使血壓下降12%—14%。9.多吃魚。鮭魚、金槍魚、鯡魚、鯖魚、比目魚等含有豐富的的蛋白質、有助於降低血壓的歐米伽—3脂肪酸。10.多吃核桃。核桃、亞麻籽、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有助於降低血壓。
11.正確使用調料。茴香、薄荷、黑胡椒等,不僅可以為食物提鮮,還可減少食鹽的用量,有助於降低血壓。12.每天一瓣蒜。大蒜中的大蒜素能緩解高血壓。13.多吃菠菜。菠菜、豆類、海帶、黑木耳、蘆筍等富含葉酸,可降低血壓。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白癜风治疗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