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栓塞到重建江苏省人民医院路华

2018-10-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今天神经介入资讯“血流导向专栏”为大家带医院神经外科路华教授提供的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成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欢迎阅读。

术者简介

路华教授

路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从事神经外科20年,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脑梗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和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小儿神经外科和常见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出血性卒中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卒中学会委员

科室介绍:

医院神经外科年由侯金镐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之一、省内首个神经外科,“十二五”科教兴卫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在编人,高级职称2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开放床位张,独立运行NICU。以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为首的七大亚专科治疗组为机能单位开展临床工作。近五年年均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四级手术59.4%),患者辐射范围达17个省市。临床优势项目包括:①多技术集成神经外科手术平台;②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③复杂脑血管病一站式综合治疗;④建立颅脑创伤救治网络,提出损伤即时救治到系统康复的规范化诊疗体系;⑤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学科科技影响力居全国前15位,科技产出投入比居同行业前5位。主持项目子课题1项、江苏省杰青、优青各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1项和自然科学基金7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95篇,5分以上27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8项。

病史简介

患者,男,56岁。主因“体检发现动脉瘤一年”入院,病程中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发热、畏寒,无头痛,无大小便失禁等,亦无胸痛、胸闷,心慌气促等,精神尚可,睡眠一般。

术前,行全脑动脉造影,见颅内动脉眼C6段多发动脉瘤(1大2小),大动脉瘤直约径约8.8mm*10.2m,瘤颈宽约7.2mm,载瘤体血管远近端约3.0mm、5.0mm,预估覆盖载瘤血管长度20mm。

诊断

颅内多发动脉瘤

治疗

(1)治疗策略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置入术

(2)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75mg/d;连用10天。

(3)材料及药物

?COOK6F导引导管、6FNavien(cm)

?Synchro14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0.inchT-track微导管

?Tubridge5.0mm*30mm

?造影剂

?肝素

(4)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气管内插管全麻,双侧股动脉穿刺,Synchro14微导丝在导丝引导下超选至左侧大脑中动脉。

pic1-3: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释放过程

T-Track微导管经COOK6F导引导管内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1段,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5.0mm*30mm经T-track到位,缓慢释放Tubridge,用J型导丝对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进行“按摩”,造影显示支架在C型血管内展开良好,依次撤出T-track,导引导管,拔出穿刺鞘后,敷无菌敷料,动脉加压器加压止血,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颈部位血流明显滞留。

(5)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药物治疗: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75mg/d,连续应用3个月后,改单抗,终身服用。

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结果将后续跟踪报告。

体会

Tubridge释放技巧之一:全程缓慢减张释放。

贴壁性:Tubridge编织丝采用了横向/纵向90°编织工艺,提高了径向支撑力,即使在“弯段”血管也容易实现支架贴壁。

⒊是否需要联合弹簧圈治疗?

基于两点考虑:防止术后早期出血和Tubridge稳定释放

瘤内有一股冲击血流,瘤颈大于1cm,硬膜环以内,这类病例,为了防止术后早期出血,需致密填圈;

瘤颈特别宽,不足以支撑Tubridge跨越瘤颈时,需填圈。

关于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是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颅内大及巨大型动脉瘤,通过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显著改变动脉瘤内血流流态,降低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使内皮细胞沿支架骨架生长,逐渐修复动脉瘤瘤颈,治愈动脉瘤,从而排除“颅内不定时炸弹”。自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ISAT)结果发布以来,介入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对于大型和巨大型等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常规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面临手术复杂、占位效应、复发率高的难题。年,微创?集团启动了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的自主研发,12年来,Tubridge?支架突破了密网孔支架编织等多项技术壁垒,获得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中国的神经介入领域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血流导向支架;第一个血流动力学研究;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第一个获批进入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的产品。

往期回顾

从“栓塞”到“重建”

医院张晓波教授使用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成功治疗右侧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病例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成功治疗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edaliyang.com/dmlys/9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