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稳增长的发动机
2016-4-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简政放权:稳增长的发动机
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能为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足够动力,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而简政放权则正是改革红利释放的源泉,也就是稳增长的发动机。 2014年,被看作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在各个领域中都成为关键词的1年中,中国的经济也在产生侧重要的改变。经济发展被贴上了"新常态"的标签,不再寻求GDP的高速增长,更加重视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于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5大任务,其中强调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出,要促进"3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能为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足够动力,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而简政放权则正是改革红利释放的源泉,也就是稳增长的发动机。 兑现诺言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而改革能否成功则关键要看其中心点--简政放权这1举措的成效。 简政放权,就需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过去2014年中,各项简政放权的举措都以破竹之势铺陈开来,其成效自是不言而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3年工作时指出,我们从政府本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行,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简政放权等改革,极大地激起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时,会议表示要深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动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利清单制度,一概向社会公然。清单之外的,一概不得实行审批。全面清算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成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成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这是在2014年初新一届中央政府在简政放权这1问题上作出的许诺,至年底,这1目标已实现。 其中,11月24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解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此次取消和下放的58项行政审批项目,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解或明确为后置审批。 据资料显示,不包括取消的白癜风的症状及医治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在内,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逾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筑后盾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本来繁琐复杂的审批手续变得相对简单方便,缩短了行政环节所耗费时间,为经济发展各环节的工作提供更强的动力和更高的积极性,让市场经济更加有活力与效率。 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简政放权的举措也不例外。 2014年以来,《立法法》、《预算法》、《安全生产法》、《广告法》和《不动产登记条例》等均开始进行修改。这也是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曾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提出,密集修法应该是和改革有关。改革触及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改革和法律的关系问题。之前我们就是先改革,违背法律,然后改革完了以后,对法律进行修改,使得改革合法化。出现的问题就是为了眼前的改革利益,牺牲了法律的权威。这类思维带来的问题是人们对法律不太信任。集中修改的背景就是像总书记所说,改革要于法有据。先要有法律的授权,然后再进行改革。 让改革于法有据,这也是与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相契合的。于今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美好蓝图,这也为改革、为进一步的简政放权提供了法律上的根据和路径。 中国医治白癜风医院政法学院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也曾表示,简政放权不能随便就放了,改革应当依法有据,与现行法律条文冲突的要修订法条,没有法条的要通过相干程序来建立法律制度。我们可能还要制定关于改革方面的法律,改革要有特别授权,才能得到与国家法制的统一。 但要真正让市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简政放权的举措真正起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仅仅于法有据加上简单的权利下放还是不够的,行政体制改革尚待推动。 2014年,虽然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行政审批许可等事项仍然过量。比如,从县级发改局,到地市、省,再到国家发改委,也就4级单位,每个单位触及4个环节,也就16个章,但是实际盖的章有200多个。因此,行政体制的改革,才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曾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打过一个比方,一个地方有个庙,庙里有和尚,如果经过这个地方,要拜和尚,那么这个香就还得继续烧。过去花钱烧,现在不花钱也得烧。也就是说行政体制不改革,各个审批部门的审批流程和手续还是需要企业实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开企业手脚。 他解释道,光在权利上改革作用不大,由于"庙"还在,"和尚"还要吃饭。根本上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 据乔新生向介绍,明年三月份要开始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把所有管理市场的这些行政机关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综合的管理市场的行政机构。要把国家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这些部门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综合的市场管理部门,然后统一行使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权,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统统不能设立行政许可,不得进行审批,也不得增加行政审批的前置程序。 2015,再加码释放增长动力 回首2014,简政放权目标逾额完成,但仍有不足。展望2015,简政放权仍是主题,道路照旧漫长。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在中国经济年会发表演讲时泄漏,依照中央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来看,336条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项。 其中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一共取消下放了708项,现在剩下的许可有900多项。2015年需要继续实行简政放权的措施。 彭森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许可体系,这是一个改革的核心重点,也是一个纲,"通过这个纲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完善市场体系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都可以用这条主线串起来。" 他认为,2015年简政放权可以换一种新的思路,比如过去清算放权的方法可以改成规范确权的方法。 就是首先肯定政府可以做什么,对现行有效的行政许可做一个全面的合法性审查,依照行政许可法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哪些许可是政府应当保障的,依法肯定权利清单。"肯定了以后其余的就应当放开,不要再一项项地挤牙膏。"他说。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要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当前依照国务院的要求,各级政府都在陆续公布政府的权利清单,但是对企业、对市场来说更重要的是看负面清单是什么,由于负面清单定了以后其他都可以做了,上海浦东肯定负面清单的做法,如果带有普通性就不是扩大几个试点,尽快在全国推开,真正使企业依法同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能够做到法无制止便可为。 另外,要抓紧推动电力、石油、天然气及医药领域价格改革,凡是涉及到竞争领域的价格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能够放开的尽量放开,特别注意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包括油价、电价、气价等,油价市场化定价机制已基本确立明确了,应当抓紧当前最有益的时机,把市场化的最后一步迈出去,构成政府肯定定价的公式,中介机构定时定期地公布国际上几个参考有准的变化情况,由企业自主定价。 最后,要全面清算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分割和地区分割,重点应当清算整理一下地方的各类保护主义的措施,特别是那种优惠的财税政策。 为此,抓紧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积极展开《反垄断法》的执法检查,同时要尽快全面清算和取消预算内的资金对竞争性领域的补贴,清算过度干预微观系统的产业政策等。 2014,改革步伐在加快,简政放权也在快速前行,但仍留遗憾。2015,改革继续深化,简政放权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更加值得期待。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让改革释放出更大的红利,为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源动力,为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